近日,斯诺登“棱镜门”曝光,高考网络被骗事件频出……一时间国内的网络安全问题再度遭遇“拷问”。
“棱镜门”事件
暴露信息安全五大盲区
近期,一位名为爱德华·斯诺登的前美国中央情报局雇员在香港露面,并向媒体披露了一些机密文件,致使包括“棱镜”项目在内的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暴露在公众视线当中。瑞星安全专家表示,“棱镜”门事件的曝光可以说是为国内企业的信息安全敲响了警钟,也暴露出我国企业信息安全至少存在五大盲区。
盲区1
盲目选择国外电子产品
目前,国内部分用户对外国品牌的电子产品、信息技术产品过分依赖。专家表示,“从技术角度来讲,任何电子信息类产品都有被植入后门、窃取用户情报的可能。”
盲区2
企业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基本为零
当前国际信息对抗日趋严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然而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对信息安全建设的概念仅仅停留在简单安装杀毒软件的层面。
盲区3
BYOD成为企业信息安全致命伤
BYOD是指企业允许员工将自有的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接入企业内网,然而这样的做法却使得员工和外来人员可以随意接入企业网络,拷贝机密文件。
盲区4
新科技、新应用隐藏巨大风险
近年来,新科技、新应用发展迅速,这也为企业信息安全带来了很多未知风险。
盲区5
云端服务器风险不容忽视
“棱镜”项目中,提到美国有九家互联网聚头向情报机构开放了服务器,一旦服务器和云端系统供应商在系统中留有后门,企业信息安全将成为一纸空谈。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棱镜”给政府、企业及个人上了一堂现实版的信息谍战课。为了不再成为高科技信息战中的牺牲品,大至政府机关,小至企业和个人,都应全面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以便在日益激烈的信息战争中获取优势。
高考木马钓鱼
高考查分、填志愿成黑客新目标
6月中下旬,各省市网上高考志愿填报集中期来临。随之而来的各种高考网络欺诈事件也频频发生。各地公安和相关教育部门提醒广大家长和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要小心各类网络钓鱼陷阱。腾讯电脑管家安全监测显示,近期针对高考志愿填报关口的钓鱼网站和网站木马病毒开始明显增多。一般钓鱼网站盗取信息后,考生及家长会收到大量招生、留学类垃圾短信及骚扰电话,甚至遭受金融欺诈。通常这类钓鱼网站的骗术陷阱有以下几种:
陷阱1
假冒高校网站
制作高仿真度的页面并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利用考生和家长求学心切的心理采用各种手段盗取个人信息。
陷阱2
伪造“高考志愿填报智能卡”
假冒高考志愿填报网站,诱骗网友购买“高考志愿填报智能卡”。不法分子一般会声称此卡不仅能在网站内填报高考志愿,还可提供填报技巧等服务。而此卡却正是骗子套取钱财的陷阱。
陷阱3
谎称高考服务骗取钱财
谎称可以帮助考生提供志愿填报参考,并根据考生的详细个人信息及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辅导,而当考生使用该服务时却被提示需要网络转账骗取咨询费。
陷阱4
黑客控制高校官网泄露信息
在一些疏于网站安全管理的高校信息网站上,挂上木马病毒。这些网站被黑客控制后,用户登录时会弹出要求考生注册,以此泄露个人信息。
由于大多数钓鱼网站都是通过搜索引擎、论坛、贴吧或者小型教育咨询站进行营销推广,考生以及家长应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切勿轻信搜索结果,应按照学校和志愿填报说明书上的网址手动输入,并开启腾讯电脑管家等安全服务软件进行有效防护,确保志愿填报安全。如果对网址有疑问可以到电脑管家云安全中心进行检测。若出现安全性未知的网址,一定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