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安全功能需求对网络安全技术进行归类,形成1AARC框架,即身份识别及鉴权(I),访问控制(A),审计和响应(A),冗余和恢复(R),内容安全(C)。遵循该框架的定义和原则,对网络安全进行系统部署建设。
身份识别与鉴权:用户的帐户管理、用户的认证、授权和审计,为网络管理员提供安全的远程和本地接入系统终端。
访问控制:对互联网络、边界网络、企业间网络通过路由器、防火墙、安全网关等设备隔离控制。
审计和响应:通过合理部署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系统、日志分析系统等,记录操作行为,分析漏洞分布情况,掌握日志记录,定位系统故障和攻击。
冗余和恢复:避免网络出现意外而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需要对企业网络的关键部位进行冗余保护,包括网络结构的冗余、关键网络设备的冗余;网络设备的关键部件的冗余等:安全设备的冗余等。
内容安全:建立企业防病毒系统,贯彻实施企业防病毒管理机制,定期检查服务器、终端病毒防范的遵循情况,如是否即时更新防病毒代码和系统/应用的安全补丁等。
3.网络设备安全配置规范
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设备,遵循安全配置策略最小化原则进行安全配置,一般应包括一下内容:
口令配置与管理:口令长度,复杂度要求,加密要求等。
服务管理:关闭非必要服务及端口。
访问控制和设备管理:设备登录超时设置、SSH加密登录、登录访问控制,AAA审计等。
攻击防范:关闭IP directed broadcast、ICMP unreachables、ICMP redirects、proxy ARP等。
路由安全管理:使用路由协议认证,null0接口关闭IP unreachable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