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记者张晶)11月26日,中国电子认证服务产业联盟工作年会暨电子签名应用创新研讨会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宝国在研讨会上指出,2013年,我国整体信息安全形势并不乐观,暴露出我国信息技术产品漏洞隐患多、安全防御能力不足、安全保障能力缺乏、安全保障工作滞后等问题,难以有效应对国际网络空间的信息安全挑战。
“我国信息安全相关技术研发能力严重不足,涉及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的元器件、芯片等基础产品严重依赖进口,面临严重的安全风险。”陈宝国强调,目前我国对进口技术和产品的检测主要集中在功能性测试,很少涉及到其技术核心,不能发现产品的安全漏洞和“后门”。
陈宝国指出,由于和西方国家在技术上存在差距,我国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给我国信息安全管理和防护带来了安全隐患。一方面,我国缺乏实时追踪国际新技术的机制,发现国外新技术信息安全风险,并推出应对措施的时间延迟较大。另一方面,很多国外企业与其政府合作密切,往往会优先把发现的漏洞与政府共享。我国发现信息技术漏洞与国外存在时间差,这就给我国信息安全防护带来了风险。
本次会议由中国电子认证服务产业联盟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赛迪智库信息安全研究所和360公司承办。